第一书记观后感

时间:2014-07-20 15:36:56 | 来源:励志网

【篇一:《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

今天上午看了场电影,《第一书记》。单位发票。感觉得十六七年没进过电影院了。

没兴趣看电影,更没听说过这电影。原本并不想看,因为对于说教心早已木讷。后来觉得反正也得运动身体,去看电影就当晨练吧。直接徒步走,45分钟走到。

9点半的电影,直至9点25分了也没有几个人来看,显然这电影不是吊人胃口的大片,就听这名字,十足一刷色式的说教颂扬片。

电影还是正点开演的,剪票人员多次催促我等几个在场外闲聊的人,快进去吧,已经开演了。

《第一书记》,讲述的是安徽小岗村。

那个改革开放初期按下红手印再次开启分田承包的起源地。

小岗村,一个中国地标式的农村。

小岗村,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农村。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民族劣根性共同集中体现的农村。

电影讲的不是当年,而是最近这五六年的变化。故事的主人,沈浩。安徽省财政厅的一个小干部。这个人,我知道,去年的央视新闻中没少报道他。一个焦裕录式的,孔繁森式的领导干部。

他执意要来到小岗包村当村书记,合同三年。这是一个存在无数问题的小岗村。这是一个用电影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的“率先解决温饱却跟不上致富脚步”的农村。

2005到2006年,我也受我们当地政府派遣到我们本地的农村包村一年,那时的形式不是今天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时的包村是扶贫。我和这个故事中的沈浩有一样的行为。去到乡村中为农民解决一点实际的问题。然而说说容易,真正做事又是何其的难,对于一个非政府部门拨款过日子的我们,我们真的比不上那些吃财政饭的单位可以为当地更多做一些事。

电影中演员阵容很明星,但我对此并不感兴趣。

这个电影拍的并不精致,内容如同工作成绩总结。我原本以为很多人会中途退场。但是两个小时的电影下来,并没有谁走动,更没有谁中途退场。陆续的有2~300人来,大家静悄悄的看。

我是一个易动感情的人,尽管是说教,我依然经常会为故事情节而落泪。

一个小干部的包村,并不容易。好在他是省财政厅的人。要点钱,毕竟不是大事,有钱还是能干出点成绩来的。正如当年我们包村下乡一样,最后作典型发言报告的单位恰恰也是我们市财政局的人,人家财大气粗呀,政府的钱人家可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是买好的,贴金的,花给谁不是花呢?

故事中主人的工作程序我是知道的,他所能做到的事情我也是能理解的,甚至他会用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来达到最终的目的,我也是能想清楚的。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你干了多少对当地村民有益的事情。这很重要。

人,不是金刚。是人,就有情感。做任何事情都会有目的,有原因,有动机。故事中省厅的副厅长说了这样一句颇有味道的话:当官的可以不干事,干事的可以不当官。沈浩下乡的动机其实已经并不重要,即便是他有天大的动机,毕竟他死在了工作的第一线。如果说他有动机,那么这动机也是为人民而死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就着电影说事,其实电影中的故事离我们都有距离。大家更多的是看眼前,看现实,看身边的这些官员的行为与举止。有句话说: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我们怎敢说故事是美化,而现实是太糟糕呢?我们应该说故事是典型而现实却是个别,这样更合适一些吧?!大家能坐到影院中2小时而不离开,大家是在感动抑或是陶醉?大家是在寄托情感还是理想化一种精神境界?怎么故事与现实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中国的百姓很善良,只要你能为大家做点好事,哪怕是一点点呢,老百姓就会记得你,就会感念你。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大家能坐住于影院中感动于故事中的精神,其实那是心底对道德的呼唤,对良知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吧?

【篇二:电影《第一书记》观后感】

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使我深受感动。这部电影根据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在影片讲述了原本在省财政厅工作的沈浩,干了多年公务员后,毅然放下优越的工作环境,抛下优越的生活条件到凤阳县小岗村进行挂职工作,并且在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他为小岗村铺路、修桥,帮助贫困户,招商引资进行经济改革,让几十年来驻足不前的小岗村大踏步的前进,赶上了中国经济的潮头,但当小岗村正在重现昔日辉煌时,自己却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感人故事。作为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带领干部群众的6年探索与实践,推动小岗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赢得了群众真诚的支持和拥护,被誉为小岗村的“顶梁柱”、小岗人的“主心骨”。他以忠诚和大爱,以创新和奋斗,以青春和生命,抒写了当代中国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诠释了优秀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向沈浩同志学习什么?

一是要用心做事。沈浩书记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崇高责任感和专注于目标心无旁骛的定力,使他能够用心地去践行自己的承诺。身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上励志网http://wWw.qqZf.cN/。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该是我们的追求。

二是要敢为人先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敢闯敢试、勇于担当。要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积极研究新情况,敢于解决新问题,努力在解放思想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在更新观念中理清发展思路、激活发展动力。目前,高中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教师应该像沈浩书记那样,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参加改革创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开拓眼界,创新发展思路,促进学校发作。

三是要学习他勤奋敬业,鞠躬尽瘁的境界。在小岗村6个年头,沈浩同志夜以继日,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每一年春节都忙到大年三十才回家,过完年又急急忙忙的赶回小岗村。繁忙的工作中使他“过家门而不入”习以为常。在他的家人眼中,他是一位舍小家顾大家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他的日程表上还排满了各项工作。沈浩同志为了工作,一直不辞劳苦,即使身患疾病仍在坚持,这种精神让我们非常钦佩。我们要以沈浩书记榜样,爱岗敬业。要在教育教学中,多投入精力,要在钻研文本,分析学情,认真备课上下功夫。

沈浩同志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他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他能把平凡的事扎扎实实的做好,就是不平凡。因此,他是可亲可敬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篇三:电影《第一书记》观后感】

首先感谢单位领导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观看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留给我的是深刻的思考。同时也时刻鞭策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做出一流成绩!

当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影院,电影《第一书记》主人公沈浩的形象仍然萦绕在我的脑际。耳边是观众们对沈浩的赞叹和惋惜,一个无限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基层干部,一个视村民为亲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支部书记,一个为改变乡村面貌呕心沥血英年早逝的普通党员。这就是沈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七千多万党员的杰出代表。

看了电影《第一书记》,我心潮澎湃,眼角湿润——我为沈浩的事迹感动、感慨,又有诸多的感触。沈浩为村民服务的志向,为村民做事情的艰难,工作家庭两头难的处境,没有同事理解、被边缘化的寂寞,忍辱负重、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都使我的心难以平静。

沈浩在小岗三年,财政厅的同事们晋升的都晋升了,而他这次成了真正的“原地踏步”。他的老同学晋升为了财政厅的厅长,可沈浩这次没有羡慕、没有不平,小岗村的百姓给了他最大的认可。当吴奶奶拉着沈浩的手,说:“你为了我们,舍家舍业,不容易啊!”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我在内心对自己说,有像吴奶奶这样的群众理解,共产党员再辛苦,也值了;我相信沈浩书记也是这么想的。能干事的永远就让你享受干事的快乐,其他一切与你无关。其实,小岗村每发展进一步,他就被财政厅边缘化一步,离他升职的愿望就退一步,那是不争的事实。

沈浩,他割舍了老母和妻女的爱,割舍了他升职的台阶,割舍了安逸的生活,他最后将自己定格在了小岗村;他用男人的肩膀执著地扛起小岗一方天地,忍辱负重,用生命书写出一个大写的“人”。

影片中,当村民们得知沈浩在小岗村任职期满,就要调回省财政厅的消息时,全村村民自发地用签名印手印的方式,真诚地挽留三年来这个带领着他们艰苦奋斗,改变了小岗村的面貌,给村民带来幸福安康的支部书记。

“红手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党的基层干部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那颗赤诚火热的心,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信。

“红手印”不但是小岗村村民对沈浩的诚意挽留,也是他努力工作的优良成绩单,更是对他为了小岗村的发展舍小家、为大家,不辞辛劳兢兢业业的最佳褒奖。

我想,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够像沈浩那样,时刻把党的事业,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忠于职守,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勤奋工作,那我们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就会如日中天,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就会处处充满着和谐和欢乐。

观看电影《第一书记》的过程中,我以泪洗面一个多小时。我为沈浩书记“五哭”。哭沈浩为村民服务的志向。沈浩是一个老实人,在安徽省财政厅十八年原地踏步,与其混光阴,不如为大多数人干点事情,于是他选择去凤阳县小岗村,这个中国十大名村之一,中国农村的发源地,来实现“小岗与自己的突围”,让业绩去证明自己还能干事,靠实干的业绩来实现自己仕途的迁升,实现小岗与自己的“双赢”,本无可厚非。可是,善良的人,永远第一位想着的是别人的痛苦,看到住在非人住所的困难户,他动了真情,他愿意为最受苦的穷苦农民过上好日子而奔波,他愿意让他们切实得到实惠,愿意留下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酸辛苦辣,什么时候种麦子什么时候收麦子,他都门清,显然,他做了充足的准备。哭沈浩为村民做事情的艰难。为了讨回被德福私占的铲车,沈浩急于求成,他通过起诉法院,想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村民公共财产。但是,他打了“地头蛇”的脸,德福认为沈浩是撕破了他的脸皮与他打官司,黑夜派几个人将沈浩打得鼻青脸肿。沈浩,用男人的肩膀执著地扛起小岗一方天地,忍辱负重,用生命书写大写的人。哭沈浩工作家庭两头难的处境。一个城里人到农村工作,生活上的不适应可以忽略,但要干出成绩,不受罪绝对干不好。长期忍受两地分居的痛苦,对小岗村他是不知疲倦的骆驼,是福星,对他自己的小家庭,他是旁观者,上不能奉敬年逾九旬的老母,中不能与妻子分享天伦之乐,对女儿不了解,没时间关心,他又是小家庭的“灾星”,是一个家庭的失望。而他本身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我不得不联想起李密的《陈情表》,那位大孝子的选择,同样是孝子的沈浩进退之间,处境太难了。哭沈浩不被同事理解、被边缘化的寂寞。当官的不做事,做事的不当官,已经够他去平衡心理的了。哭沈浩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没有博爱的情怀,就不可能在小岗呆上一届,又一届。他割舍了老母和妻女的爱,他割舍了他升职的台阶,他割舍了安逸的生活,他最后将自己定格在小岗村了。哭后,臧克家《有的人》一直在耳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怪不得人们评价他: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影片最后老人拄着拐棍,佝偻的身躯,站在路中间挡住沈浩的车,要请他吃饭的那一幕,令他深深震撼,而村民们请沈浩吃饭的那场戏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把沈浩对小岗村的爱、小岗人的情推向高潮。

看完这部电影心情一直很沉重,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修路、建房、迁坟等等这些情节一直围绕在我的脑海中,沈书记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虽然他只是一个村的书记,一名最基层的干部,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沈浩书记的感人事迹带给我们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走了;一个人的精神是永恒的,在他的影响下会产生千千万万的“第一书记”。

身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党规党纪,在工作中起先锋模范的作用。同时向沈浩同志学习,学习他牢记宗旨,努力践行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把群众期盼的事挂在心上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希望在各位领导的带领下,教导下,帮助下,严于律己,对工作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篇四:第一书记观后感】

2012年2月3日下午4点,观看电影《第一书记》。观罢,颇为感动,该片已不仅仅是一部主题宣传电影,更是一部针砭时弊的教育片,也是一部指导人生的励志片。在面临各种“门”事件的今天,更是一种醍醐灌顶,一种当头棒喝,催人们警醒,催人们反思。

纵观电影《第一书记》,不仅展现了第一书记抛家舍亲、义无反顾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反映了一种务实、实事求是、勇于开创的工作精神,同时也倡导了一种不放弃、坚持不懈的奋进精神,确是一部主题明确、思想深刻的教育大片。

仔细品味,与以往的主题教育电影不同,《第一书记》突破了一些原有的主题电影的窠臼。影片的开始虽然颇为伤感,但是,沈书记离世的那一刻,从书记手中滑落的手机上一条短信,已经稍稍打破了以往主题电影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无情。“宝贝女儿,爸爸不舒服。半夜醒了,想通通话,想到你要早起上学,爸爸是想你们了!”。多么温馨的一条短信,多么普通的一条短信,多么可怜的一条短信,反映的是第一书记亲情本性的一面,第一书记为工作无私奉献,但是真正能对他心灵安慰的是亲情,是温情。从这里看到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逐渐淡化神化思想和阶级思想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凸显人情味,背后是人和道。

同时,沈浩的上任又是一个励志短片,它告诉我们励志不仅适用于企业和职场,同样也适用于仕途。看看沈浩在拔河比赛中的投入,看看好几座比赛的奖杯,与“基本称职”的考核形成鲜明对比。别人可以当考核是年年如此的例行公事,但是沈浩没有,在难得有的一次听女儿弹琴的机会下,接到上级组织的电话时,陷入了沉思。当别人嫌三年太长时,沈浩考虑的却是一年太短,干不成什么事情。思路不同,思想迥异,坚持努力,决定了沈书记的出现。沈书记的出现,绝不仅仅是因为去了小岗,是因为在去小岗之前已经铺垫和奠定了许多东西,小岗只是一个机会和舞台,对沈浩来说,小岗迟早会出现。鲜明的反映了一个主题,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成功。

影片中更多的是展现第一书记的做事,也似乎在提醒,做事是第一要义。从收车到修路,从盖房到办厂,从引资到重盖纪念馆,直到京九线双向停车四十五分钟。因为收车被打,修路需要跑资金,引资需要迁坟,跨京九线需要上北京。做事就要处理难题,处理难题就需要魄力和勇气,需要坚持不懈励志网http://wWw.qqZf.cN/。作为一个党员的为群众办事的政治意义姑且不论,单是从一个纯粹的人做事的角度考虑,没有沈浩的事业观,没有对成功的执着和渴望,又怎能克服重重困难。不克服重重困难,又怎样解决问题。所以,沈浩在事业的成功,基本与小岗的因素不大,换沈浩在职场,同样是非常成功的人。做事成功,贵在思想。

影片中第一书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做事的原则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回收铲车先做杨德禄哥哥和叔叔的思想工作,再采取法律手段。为跨京九线带着礼品上北京,站在铁道部部长办公室门口先是战战兢兢后径直走入,到动情动理慷慨陈词。为征地迁坟一事,影片中唯一的一次展现了沈书记发怒的一幕,最后为吴奶奶家人披麻戴孝。有了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也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了第一书记的事业上的成功。从第一书记的独白中可以看到:“身在小岗这个困难、敏感的地方,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守法、廉洁、务实、勤奋、公平为民”、“为老百姓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和赞口”。朴实的语言,反映的却是大道理。

虽然影片的展现的冲突和矛盾不是很多,没有过多的选择矛盾手法塑造形象,更多是采用了人物对话和独白、旁白等方式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个“做人”的主题。因为回收铲车被打,面对众乡亲,无言的独白更展现了人物的形象。因为征地迁坟,与老书记对话,点缀了万世根本的主题。因为GLG集团引入而引发的征地迁坟,一怒之下,宁肯GLG不入小岗,也不能强迁坟地。独白:“我不图名、不图利,受累受苦,有时连一个愉快的心情都没有”。片尾一首谭晶演唱的《做人》更凸显了做人的主题。万世根本是什么,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万事根本是做人,做人做大写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平平常常,认认真真,不求光环,不求缤纷。

当然了,做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做为一部电影,从完美的角度苛求,也不乏有瑕疵。沈书记离世瞬间手中滑落的手机与显示短信的手机并不是同一部手机。因为回收铲车而吊车入院,即便是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武器,但是拆墙的实际成本可能远远小于大动吊车的干戈,况且是否有私闯民宅的嫌疑。因为跨京九线拎着礼品上北京,是否也暗合了送礼的大势。因为跨京九线,在没有跑通手续的情况下,先斩后奏,是否欠妥,是否有可能成为有一个烂尾工程。但是,瑕不掩瑜,这也恰恰了增强了电影真实性的一面,也正是其针砭时弊的动机和目的,也正发挥了其警醒的作用。

对一名普通的职场员工,《第一书记》同样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完全可以是一本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大作,是可以解决问题、排除困难的工具书,是让我们时刻铭记做人和做事道理的丰碑。第一书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篇五:第一书记观后感】

近日,带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第一书记,有几点感受:

首先,沈浩书记给我最大的冲击是,他有着深深的危机感,在省财政局这样许多人羡慕的单位中,有着深深的危机感,不满足于现状,下到了小岗村这样一个较偏僻的村庄任职。

其次,是沈浩书记对工作执着追求的精神。在小岗村能一干就是三年又三年,只要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只要是老百姓的需求,就不顾一切的去做,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追求,但这样的追求很多人做不到,沈浩做到了。

另外,沈书记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在单位进行领导提拔了,没有他的份之后,没有一丝怨言,一门心思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小岗村搞好,看似平凡,实则非常高尚,非常难得。

学了《第一书记》之后,我们都要真正的向沈浩同志学习,学习他的不求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把老百姓始终放在心中的精神,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能够做到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本文地址:第一书记观后感
  • 分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