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时间:2014-12-24 12:01:41 | 来源:励志网

【篇一:《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500字】

《唐山大地震》,讲的并不是大地震的可怕和残酷,而是大地震对人们心灵的摧残和重伤,起初,我在看电影海报时不能明白23秒和32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还以为是一种概念性的炒作。看罢《唐山大地震》后,方才明白23秒的上崩地裂,摧毁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建筑和街道,也不仅仅是二十四万个鲜活的生命,而是人的心灵。在经过漫长的痛苦的32年之后方能重建,而这也是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伤痛和折磨。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让观众的心灵可以得到洗涤的电影,它不是在再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苦难和当时恐怖的场面。地震过后,经过十余年的重建,唐山变成了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城,可是关于这座城市下面众多的生命,和地震幸活下来的生命们,谁也没忘记谁,这是一种情节,看着唐山大地震纪念墙,我却想到了抗日战争中那些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失去生命的灵魂,为什么没有人为他们建立一栋纪念墙,哪怕是像万里长城一样长么。因为“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但是他们的灵魂应当永存,应当为后人所发扬传承和铭记。

关于《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我想到的更多的却是这个社会向前走,向后看的东西。

时代是进步的,预测地震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从前传媒不发达,预测地震的方式也要根据蜻蜓、癞蛤蟆等动物的反常来猜测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现在有了广播电视的互联网,当权威专家和地震机构纷纷开始发表某地绝对不会发生大规模灾难之类的论断,某地的群众就知道了。

那个年代,大家的爱情观比较朴实,一个女人,因为一个男人“拿命对我好”,就可以一辈子为他不再嫁人宁可独守空房忍受种种生活艰辛。而现在我们已经与时俱进,宁可坐在空马车的后座上哭泣,也绝不坐在永久车上微笑。

有两个孩子,来一次地震,你只能保一个,万一运气不好碰到两次,就一个也你没了。所以,为了不至于断子绝孙,各位朋友还是向韩老师的野百合理论看齐。

看到军队整齐地列队,穿过广场进灾区抢险,这时候的军民鱼水情就融洽的很。这让观众感动的泪流满面的同时,也告诉大家什么是人民子弟兵。什么样的军队能得到人名朋友的拥戴。就是在面对人民的时候永远不开坦克,不带武器。

唐山大地震只有7。6级全塌了;汶川地震7。9级,还有不少政府大楼健在。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建筑质量的长足进步,也说明了造成的破坏大小主要是地震决定的,豆腐渣工程什么的,是绝对不存在的。

片中陈道明身为一名两杠四星的大校,居然要自己坐火车前往看女儿,下火车还没人接站,只能自己坐三轮车前往,而他的女儿入学时,还只能和贩夫走卒的子女一样背着铺盖去报到,这有力的回击了反华媒体对军队贪腐成风的污蔑。

上了大学的姐姐被男友抛弃怀孕退学,成了找不找工作颠沛流离,没上大学的弟弟早早辍学打拼创业成功,放在墓地随便买,已经开着宝马,还要换车,还要LV,还要去欧洲游。难怪高考报考率年年降低了。

片中,虽然因为云妮的的死心眼而最终未遂但老王接近成功的经历还是告诉我们,能够卷起袖子修理各样看来复杂无比的电气设备的男人,总会给女人特别的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再吃个饭借机倾诉一下自己不幸的婚姻博取同情心。

虽说党章里写明了党员不能信仰各种宗教,但老王接近成功的经历还是告诉我们各大名刹的香火来源,各种大官还是络绎不绝。在片中张静初身为一名最了解人体科学的医学院学生,在惊慌失措中还是要求神拜佛,这充分证明了宗教的力量,不管你是唯物主义者还是马克思主义干部,在听到组织要双规你的风声时,第一时间选择的是神,而不是马老大。

老外们结婚最后一句总要说:只要有死亡才能把我们分开。而今我们的心灵已经麻木到只有死亡才能把它触动一下。08年的地震让我们短暂地抛开了升职加薪还放贷,有空想了想原来除了钱和房子,脆弱的生命短暂的人生还可以有别的意义。转瞬间,玉树地震,我们的心灵又像打过了疫苗般无动于衷,只剩下敏感的词一直在那边鼓吹多难兴邦。

《唐山大地震》的成功,有冯小刚这个好导演,也有徐帆这个演技娴熟的演员,最重要的是有这么一个关于情感的宏大叙述,让观众在老天爷的面前不是抱怨,而是感恩惜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亲人”!困难和灾难并不可怕,怕的是人心的泯灭和无知。

【篇二: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今天,我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我早就听人说过这场电影,可我一直没有时间去看。来到电影院,电影开始时,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母亲,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她们一家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灾难却降临在她们头上——大地震发生了!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美丽的唐山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位母亲本来准备冲进去救他们两个,可是,她的丈夫拉开了她,自己冲进去了,丧了命。此时此刻,她的女儿和儿子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端,板上压了重重的石头。救援人员问这位母亲:“他们两个只能救一个,救姐姐还是救弟弟?”这位母亲面临着生命的抉择,最终选择救弟弟。本来这个女孩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可是,她坚强的活了下来。当她被救援人员救出的时候,全身黑黑的,但她并不想认妈妈和弟弟。为什么呢?因为她发自内心的恨妈妈,恨妈妈当初没有选择救他……

看到这里,我泪流满面。如果是我,我也会救弟弟。因为他小,抵抗力不强。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最爱自己的孩子的,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失去孩子。我能理解那位母亲当时的心情,那么痛苦的抉择就像锋利的刀子刺痛了那位母亲的心。当时如果不做选择,两个孩子都会失去生命。那位母亲抱着女儿“尸体”时撕心裂肺的哭声久久在我耳边回荡……

在汶川大地震时,女儿终于理解了母亲……

看完这部电影,我懂得了: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他们也许有时会做一些不得已的选择,但是我们知道,他们始终是为我们好。我们要支持他们,理解他们,爱他们!

【篇三:《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市桥文化中心看了许多场电影,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唐山大地震》这场电影。

这部影片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生命诚可贵;在这部影片里,我感悟到了大爱人间;在这部影片里,我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时间飞逝,32年前的那场残酷的大地震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唐山大地震”,这五个可怕的字眼,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虽然我并没有亲身经历,但令我极为震撼。

电影开始了,我的心中也与平日里看电影一样,平静而又好奇。1976年7月27日那天早上唐山非常闷热,许多蜻蜓满天飞。就在那个晚上,唐山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山崩地裂,整个唐山一瞬间变成废墟,这场地震夺去了二十四万条宝贵的生命,导致许多孩子失去了爸爸妈妈,成为了孤儿。

地震后,一位伤痕累累的妈妈,跌跌撞撞地到处去寻找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女。当她发现儿女的时候,一块大石头正压在姐弟的身上,奄奄一息,她求助了许多人,但当时只可以救一个人,她难以选择。最终,选择了救弟弟方达,放弃了姐姐方登。大石头压着方达的左手,让方达永远失去左手。人们都以为方登死了,把她遗弃在尸体堆里。但幸运之神眷顾她,她活下来了。后来被解放军送去安置区,被一对解放军夫妇领养了,并帮她起了个名字,叫“丫丫”。到了方登上学的时候,她还是一直不说话。后来去报名处报名,养母说名字就叫“王登”时她才说出了“方登”这名字来。

过了10年,方达和方登都长大了,方登选择了读医学,而方达因为不想看到他妈妈这么辛苦,处处为他着想,他选择了去杭州工作,后来经过一番努力,开办了一家旅游公司。而方登怀了一个宝宝,就退学了,后来在国外生活,她的养母临终前,叫她回唐山找亲人,但她还是恨她妈妈偏心没救她而没回去。

到了2008年,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这时,方达和方登听到消息后,都赶去汶川救灾,在救灾的过程中,方达和方登相遇并相认了,知道妈妈为了让她和爸爸的灵魂可以回家,一直住在那贫穷的地方。方达带方登去找妈妈,妈妈深深地留下了眼泪,并下跪撕心肺裂地说:“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啊?32年了,你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折磨了我32年。”顿时,整个电影院都是抽泣声。方登非常的后悔,我也感动得留下了眼泪。她妈妈带他们到墓地拜爸爸,方达打开方登的墓在里面拿出书包、书、衣服,告诉方登这是妈妈买给你的,只要我有的你也会有一份。这时,方登才恍然大悟。原来,妈妈从来没有放弃她!方登跪下大哭。

从这故事中我看见了唐山人的坚强,方登就算残疾也努力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值得我们学习。我也看到了爱,没有一个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要因一些误会而伤害他们,要理解孝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子女的职责!

【篇四: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心的承受与时间的选择】

我不想说电影之外的东西,就电影本身,我只是有些浅浅的见识。

我今年21岁,见识不多,所以思想也没那么深刻,我想从我的角度对这篇文章说点什么。

人们之所以媚俗,是因为绝对的相信生命。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的一句话。人们生下来,简简单单地生长,多好。可是对于未来,一切都是未知的。就像现在的一秒,我在打字,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我仍在打字,可明天会发生什么。如果你还是觉得无法得出未知的话,那等到十年后,你在想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鲜活。你现在回忆过去亦是如此。

我们是父母创造的,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与父母有着无法解脱的关系,不管从哪些方面来讲,都无法割舍。

剧中的方登和方达是龙凤胎,他们有着简单的快乐,一个冰棍,一个电扇,就是他们回忆的最美好的东西。当弟弟被欺负时,姐姐立刻就去将那个抢冰棍的孩子推到,然后喊弟弟快跑。这就让我们想起我们小时候的事情。有时候想想,我们既是独立的个体,却也无法脱离众人而生活,因为我们一生下来,就有着各种各样的环境,不同的人组成的不同的环境。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行为和思想,是环境造成的,每个人的基因不同,每一刻接触的东西也不同,这就使每个人成为独特的个体,与世上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与从古到今所有的人都不一样。可我们又无法逃脱时代的大的印记,我们同样又是沧海一粟,这种独特性和渺小性使人们处于矛盾的境界。这个世界并不矛盾,只不过人们为了解释好奇和掩饰内心的突变而寻找的借口;这个世界时矛盾的。如果真理是矛盾的,那么真理也过于简单了吧。

车上,性爱,地震,救孩子,爸爸死了,救弟弟还是救姐姐?救弟弟!姐姐听见了励志网http://wWw.qqZf.cN/。妈妈哭爸爸,哭姐姐。姐姐没死……

于是妈妈背上了由于事实无法完成的自己心里愧疚的债,这是一个人的主观上的选择。没有人会轻易逃脱那个债。弟弟胳膊残了,可是姐姐的心里也缺了一块,一缺就是几十年。

当一个人心房不再温暖时,那么时间、成长也会伴随着心里的折磨。人们温饱之后,才会思淫欲。基本问题解决了,那么思想上的无聊,开始为人们打发时间。

弟弟不同寻常的经历,姐姐不同寻常的经历。弟弟休学,姐姐也休学。弟弟最后成功了,姐姐最后过的也不错。这时就会觉得,电影跟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从数学上的概率学来讲,或说到现实中统计一下,这是小概率事件。可这又不能单单地从概率上来说,因为统计的结果,只能从一个方面解释,而要寻求其根本原因,还得回归到现实中。能将现实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完美地回归到现实中,以解决现时的问题,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者。

我们追随者剧本,想,为什么,很多人认可他们的成功,并惊喜与他们的成功,这是因为人们的需求不同。弟弟需要证明自己,因为残疾,他就会比其他人更需要证明自己,证明给妈妈看,并养活妈妈,报答妈妈。他成功了,因为他比其他人的需求强烈。姐姐走的每一步也是自己遵从内心的选择。最后选了个老外,可是就是因为那句“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吧,而且还能给女儿很好的教育。她也算是成功了。

可我们讨论的并不是成功,有时候,我们失望,清醒,失望,清醒,虽然觉得文字无法表露自己心中的经历,但我们还得利用文字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成功学,造就人,其实也会害人的。当一个东西大家都认可它的时候,它就会只是给一小部分人带来成功,给大多数人带来迷惑。每个人的需求和经历都不一样,因此,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和行事法则,才会可能人人都是成功的。只有我们的心不再庸俗,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不再庸俗。而心必须在行动之上,高于行动,也就是说,既然心不再庸俗了,行为上肯定没有半点庸俗。

使我有动力写这篇观后感的是我眼中的泪花,凡是我们内心觉得是美的东西,且能激发同感及我们的怜悯之心的,都会使我们落泪。我们以为是剧情感动了自己,其实是自己感动了自己。

使我产生同感的是,社会中的一份子的反馈,和那32的心的折磨。最后姐姐和弟弟都到灾区中救人,同时也是在说服自己,感化自己。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也反馈给社会。这使我觉得,个体并不是完全属于社会的一份子,个体还有个体自身的意义,自己的价值。我觉得之前的想像多少有点无聊和不切实际。我们总是在没有接触和得到时,就开始想象自己将要接触的一切。人们常常花很多时间在这些想象中,好像没有了想象力就会觉得自己没有思想一样。可未来式未知的,想象是有漏洞的,唯有现实,那发生的每一分,每一秒,才是最终的意义。

最后得出结论,我之所以无聊地想象,是因为我无能。也是我对于道德和思想以及现实的法则的思考。能力上的缺失,总是使人回归到想象上去,行为上的笨拙,总想在大脑中的艺术的分支中找到精神寄托。

人们是情感动物,因此,不要越学越傻,要学会越学越聪明。我说的聪明不是小聪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是各种人性的品质的最终体现。对自己的零容忍,完全自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辩证地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相信自己。

【篇五: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无论是在网上、报刊上、人们的谈话中都对《唐山大地震》赞不绝口,说是“23秒的地震,32年的思念和痛苦。”  

昨天晚上,我、妈妈、外婆,乘着老爸的车子去电影院,一路上老妈说“这部电影非常地伤感情。”老爸开玩笑地说:“把这些餐巾纸带去,免得我们家醒醒哭得惨。”我说:“放心吧,我不会哭得很惨的。”老妈说:“不用担心,那里有餐巾纸发的。”外婆说:“我们家醒醒看《金刚》时最后被那只大猩猩感动得流了许多泪,不知这次会怎样?”我说:“这次肯定不会的。”  

车到电影院,我提前调整了心态,变得开开心心的,蹦蹦跳跳地向前走着,看到了《唐山大地震》的电影广告,上面画着的是一个小女孩站在一堆尸体上,四处张望着,眼神里充满着迷茫和痛苦。我们来到影院里,刚坐好电影就开始播放了。 

电影播放的是1967年7月26日晚上,唐山出现了地震的预兆,昆虫、蛇都爬出来拼命地逃,鸡飞狗跳,连池塘里的鱼都要蹦出来逃生了,一会地光出现了,接着就发生了短短的23秒大地震,一霎那间,房屋成片成片地倒下,道路成块成块地塌陷,还在睡觉来不及逃生的人被石头压在废墟下,跳楼逃生的人许多被砸死,哭叫声、呼喊声、呻吟声响成一片,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这短短的23秒就使唐山变成一座埋葬了二十多万生灵的废墟,死气沉沉,惨不忍睹。  

有一位母亲为了拯救孩子,在废墟里用手不停地挖着石头,砸伤的手臂上不停地流着鲜血,突然,工人们发现了她的女儿和儿子,问她救哪个,她说道:“两个都救,两个都救!”那位工人说:“只能救一个。”因为救姐姐会压死弟弟,救弟弟会压死姐姐。这苦涩的选择,令这位母亲十分痛苦,最后妈妈狠下心来说道“救弟弟。”这几个字让姐姐方登原来在用石头敲击地面的声音突然停了下来,眼里闪动着泪花,这个场景真令人心酸。过了一会弟弟被救出来了,可是那位母亲还在哭,大声斥责老天爷“你混蛋!”工人们劝母亲快带着孩子去医疗站,否则两个孩子一个都得不到。母亲绝望地把姐姐的“尸体”抱出来放在她爸爸的尸身边。过了一会下起了滂沱大雨,从死亡边缘醒过来的方登爬起来,看了看四周,发现全部都是尸体,她一个人走出这个地方,她站在门口,望着走来走去的军人,希望有一个人能收留她,一个军人走过来问她:“小朋友,你的父母呢?”她摇了摇头,那位军人便把她收养了。  

32年过去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来到了抗震救灾现场。在一次偶然的时候,姐弟俩相聚了,弟弟谈起了唐山大地震和姐姐被压在一块石头底下只能救一个人的事,这才使姐弟俩相认。到了最后,母女相聚的场面更是非常感人,坐在我身边的大姐姐在那里偷偷地抹眼泪,我也是不停地在抽泣着。在这间厅里有不少人在抽泣,有的还大声地哭了出来,因为他们的心被绞痛了,我也深深地感触到了这厂地震的悲惨和这部电影的感染力。我深深地体会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家园,所以要好好珍惜它。我们一定要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不要让大自然重演这痛苦和悲惨的一幕。

【篇六: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电影之前,我已经被其铺天盖地的新闻以及非新闻给弄坏的胃口,无论是冯小刚把看这电影不感动的人跟砍幼儿园的孩子对比,还是一些影评人说此片在卖弄民族伤痛,不管正面还是负面,以我对电影圈的了解,这些近似炒作的行为我都不会拿来作为衡量电影优秀与否的依据,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记得有个行家说,圈里的人,尤其是凯歌谋子之类,都是笑话和鄙视冯小刚的,因为他是个半路出家的,“拍的片子都是些胡同串儿的痞子化,没啥价值”。大概小刚最近几年也被说烦了,所以先是用《天下无贼》证明自己的国际化,再用《夜宴》证明老子也会拍古装,《非诚勿扰》证明玩小资谁不会啊,《集结号》证明战争片我也拿得出手。

于是,就等到了这部灾难片,《唐山大地震》。

除却他早期的那些贺岁片,冯小刚的电影里,我最喜欢《集结号》。我对那些战争场面没啥感觉,被这电影打动的,是主人公那股子拧劲。冯氏作品里,主角的拧很有味道,也造出戏味,谷子地为了给战友讨回公道,拧了几十年,终于让他拧了回来,也让观众荡气回肠,最后颁发勋章,敬礼的那一刻,我也随之深深的流泪。

所以我觉得,如果《唐山大地震》能把主角拍出那股拧劲,这部电影就算是成功了。至于剧情,地震了,人死了,从伤痛中走出,不就可以了么?

令我意外的,恰恰是这部电影的剧情。

整个故事描述的不仅仅是地震和震后,还有着一个家庭三十多年来的故事和变化。冯小刚这次非常有野心,他要记录的不仅仅是一场灾难,他还在片中讲述了这场灾难是如何改变一个家庭里每个成员的人生轨迹。徐帆扮演的元妮,在地震里失去了丈夫,双胞胎子女被压在屋下,情况危殆,只能选择救一个。而元妮在悲痛中,选择了救儿子。她抱着儿子赶往机场救护,而女儿却意外的醒来,被救灾的军人收养。故事,从这里徐徐展开,电影,从1976年,讲至2008年。

这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冯小刚用他独特的平民视角,再加上自身的经历来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中国32年来的发展历史。它讲了改革开放,讲了私营个体户,讲了南下淘金,讲了高考,讲了大学生,讲了未婚生子,讲了涉外婚姻,讲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实《余震》这个原片名的确更适合电影,因为这部电影已经不单单在讲述唐山大地震,这场地震只是一个引子,它只占片中前10分钟,剩下的近2个小时,是在为我们讲述地震,如何改变了一个平凡家庭。

果然同我预计的一样,这部电影里的几个角色,也是“拧”劲十足。徐帆饰演的元妮,是片中最拧的角色,因为深深的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和对女儿的愧疚中,数十年来她选择最清苦的生活和寡居,性格大变,她希望能用折磨自己的方式,来让天国的亲人宽恕自己,用儿子方达的话来说,“母亲的心已经早就碎了”;还有一位拧着的角色,是张静初扮演的女儿方登,因为对母亲狠心放弃自己的行为感到愤怒,她选择遗忘,选择离开,选择过另一种生活,她从大学退学,她当未婚妈妈,她和大自己10多岁的外国男人结婚,她移居加拿大,她希望能够忘记母亲,忘记那份复杂的感情,但当汶川地震的发生,一幕幕惨状又如同32年前那样浮现眼前,她终于明白,亲人,终究还是亲人,于是她选择了回到母亲的身边,

这是一个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故事,因为它并不是简单的讲述失去亲人如何走出阴影(例如讲述世贸被毁后,失去亲人的人如何重新积极生活的《从心开始》),也不是简单的卖弄生离死别的惨痛,冯小刚这次非常有诚意的做了一个好故事,他在用这部电影讲述一场灾难带给人的伤痕,面对这伤痕,有的人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天天往上面撒盐,有的人选择遗忘……伴随着中国改革的三十年,冯小刚向观众娓娓道来这些人这些年的生活。

电影还有令我意外的一点,是结尾对于汶川地震的描述。虽然起初我觉得将两场相隔32年的地震放到一部电影里,显得有些牵强,但当唐山救援队的旗帜树立在汶川废墟的时候,我还是被深深的打动了。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力量,无须言语,它已经超越了某些政治意识,让人除了感动得热泪盈眶,别无他言。

虽然在这部电影里徐帆的哭叫和蹩脚的唐山话有些煞风景,但所幸的是其他演员都很好的完成了各自的任务。这部电影里的男主角,我认为是扮演方达养父的陈道明。他的戏份贯穿影片始终,非常之多,我很奇怪为什么他只是一个“特别演出”,他的戏份甚至多过了“领衔主演”的李晨。

我必须要说的是,如果过去对陈道明的演技,还只是停留在“很好,很独特,很有自己范儿”的评价上,那么看完《唐山大地震》,我对陈道明只有五体投地来形容,这部电影里陈道明演得实在太出色太出色的,远远超过我之前在《黑洞》《康熙王朝》《冬至》《中国式离婚》等作品里对他的印象,他把一个慈父军人演得活灵活现,不管是对妻子的拌嘴和容忍,对养女的溺爱,妻子去世后独自一人生活的孤独,对养女男朋友的愤怒,以及最后享受天伦之乐的高兴,这部电影里他的角色情感内容最为复杂,跨度最大,但陈道明演得毫无破绽,让我叹为观止,彻底折服。他真的是一位伟大的演员,影迷们应该细心留意他在电影里的表现。

片中那些植入广告,除了中国人寿之外,其实都不算生硬。喝剑南春很自然(从头到尾没提品牌),工商银行的存折也不会让人感觉突兀(被表压着,镜头没停留多久),宝马更是很自然很贴切(展现的是方达在事业上的成功),只有中国人寿能恶心一把人,好在只有那一句。从植入广告的流畅度来说,《天下无贼》到《非诚勿扰》再到《唐山大地震》,冯导一直在进步嘛。

这部电影究竟是不是在卖弄惨情?看完之后我一直在想这一点。我看的IMAX版本,全场400多位观众几乎都在哭,我旁边坐的女孩从头哭到尾,更有甚者,纸巾用完了,拿出毛巾来擦眼泪。《唐山大地震》让大多数观众哭泣,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这眼泪流得,是因为导演将电影拍得很出色,还是因为我们仅仅是无法承受那种生离死别的悲痛?这不是一个很好去分析的问题。但至少说明这部电影观众能够投入进去情感,能够被它打动,而且冯小刚已经尽量避免用最廉价和低级的方式来煽情,我觉得就华语电影来说,已经是一大进步。

至于如果有观众害怕从头哭到尾让人一直难受,其实影片里也有一些轻松的笑点,均匀的分部在中段,让观众也可以缓解一下神经,这些幽默,对于熟悉冯氏喜剧的人来说,一定会非常惬意。

最后,谈一谈那几分钟特效场景吧。IMAX版下,特效水准不算差,但对于已经接受过《2012》洗礼的观众来说,当然见怪不怪,但有些非常血腥的镜头(倒塌的砖瓦直接砸到人),所以最好别带小孩去看。而且接下来有一个多小时的文戏,小孩更坐不住。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冯小刚更加有信心。他能拍出老百姓最普通也最真实的情感,让我感觉到他对电影的认真态度。这是一部值得好好欣赏的华语电影,也能让我们记住一句刻骨铭心的台词:亲人,终究是亲人。

本文地址: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 分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