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神偷观后感

时间:2014-12-25 10:10:26 | 来源:励志网

【篇一:岁月神偷观后感】

看完《岁月神偷》的感动特点是让看客产生共鸣,最少感动本人的如下几点:

1.任达华对儿子的恨铁不成钢的严厉演绎,大部分的农村家庭父亲对子女的管教,本身没有多少文化,也不知道应如何去教导,按自己的想法去实施他心中的爱。

2.吴君如片中一直都很朴实感人,让我眼泪横飞的剧情是在医院里被护士嫌小费少,而哀求护士打针时轻点时的无柰。护士恶意且粗鲁的打完针后,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心而忍痛笑言没事,而母亲心疼儿子时恨怒直失声眼泪呛滴。

3.弟弟对哥哥的想念,以至于把自己的偷来的心爱之物扔进海中的场景。

4.弟弟和哥哥为了争夺一物,而大打出手时的认真,让人很容易的想起小时兄弟姊妹一起时的情形。

等等,虽然是香港怀旧片,但从中也可以看到我小时候的类似情景。

有空去看看,就算是看哭了,也没什么。感动应该感动的,流应该流下的泪。

【篇二:《岁月神偷》观后感】

温情电影大都简洁不够罗嗦有余,但这部片这方面还不错,只是后来进一死和之后进二回忆哥哥的两段稍嫌拖沓,90%的节奏还是比较正常的。

本片又名《1969太空漫游》,应该纯粹是在小孩的立场讲的,而片中采用小孩戴鱼缸的视角对1969的香港街景速写,让这个处于动乱中的城市显得不那么惨淡和艰难,也留给观众更多想象空间。

导演罗启锐曾经是许鞍华的助理导演,貌似两人也有比较一致的教育背景,所以两人拍出来的电影都透着一样的调调,怀旧,细节处体现温情,一样喜欢用稍微泛黄的画面,意图从小处着手反映整个社会的状态。1969的香港受尽英国压迫,官员腐败,还有偶尔经过的台风侵袭,这些在片中都有反映出来,而借以这些事件,也充分刻画出了一个顽强奋斗在底层的男人的坚强意志。

任达华在秦沛店里理发的时候说,当初一个顾头一个顾脚,想着怎么也好过,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顾的了头就顾不了脚。

我最怕的就是这种故事,一个人有能力肯吃苦,却怎么努力也改善不了自己的生存状态。追根究底是社会变化太快,很多人跟不上变化的步伐,于是只好被时代的洪流抛在最后,艰难度日苟延残喘。这能怪谁呢?很多事情道理是说不通的,有手艺不代表就永远有饭吃,就像哥哥跟弟弟说的:“这个世界上没什么是永远有效的。”人都像蚂蚁一样生活在这个时代里面,却必须有坚韧的神经和大象的眼界,有时候都不知道是该感谢这个时代还是该喟叹这个时代。

或许我们也该相信那个坚强乐观的女人所说的话:一步佳一步难,一步难一步佳。“做人总要信!”这是那个女人的信念。听起来就像是空洞盲目的迷信,但谁又能说这种宗教式的信仰不能支撑你度过一场又一场台风呢?我一直觉得坚强啊毅力啊这种东西,在绝望和底层的人民当中体现的最深刻又最体现不出来,因为你无路可逃,只能选择坚强。与其说这是一种精神,倒不如说是人求生的本能。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用选择坚强,只需要选择to be or not to be。

生活并不是导演,导演是使劲把人往绝望里整,而生活总会给你留点缝隙。被台风刮的七零八落的房子和作为全家人希望的哥哥的死亡,打击总是接踵而至毫不留情,而如果选择活着,日子总要过。等到媳妇熬成婆,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而活着的人们,都伟大。

另外本片有很多镜头都处理的十分美。这种美除了带给观众很大的感官享受,也体现出了导演的浪漫情怀。听说这部片是自传式电影,那么我们也大可以从这样的处理方式中窥得导演豁达的心态。这样一来,这部片子的主旨大概可以归纳为:绝望艰难什么的,经过之后都是一首诗。

【篇三:《岁月神偷》观后感800字】

“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是最大的小偷。”

看完《岁月神偷》很久了,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每待下笔却觉困顿。心脏仿佛被无数柔软细密的银针穿透,是绵密且持久的痛。时光,抑或岁月,这是多么美好却又残酷的词。

李志廷低沉却又清澈的声音中缓缓流淌出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殖民下的香港。残破逼仄的街道,言语粗鲁心理龌龊的英国警察,医护冷漠草菅人命的医院……诚然,黑暗、压抑是这个时代的主色调,但这并妨碍在黑暗里会透出的一豆灯光:邻里街坊围坐在一起吃着晚饭,谈着家长里短,小孩子走家串户地去吃别家的饭菜,追逐打闹,这是已远离我们多久的图景;落雨的屋檐下吱吱呀呀的录音机里传出的梦幻与憧憬,这是我们已失去多久的诗意;青涩岁月里略带苦涩的甜蜜初恋,只是淡淡地,缓缓地,吟唱着一曲命运的骊歌,纵然结局令人唏嘘,这是多久以前消逝的纯真。是啊,但这些令人无限伤感的日子已经再也不会有。

时光,这个藏在每个人心底的小偷,就这样光明正大地偷走了一切的曾经。不管是甜蜜还是忧愁,不管你是珍惜抑或挥霍。就算进二舍得将他真爱的偷来的一切东西,包括鱼缸和国旗都投入水中,他也不可能再在时间的洪流中换回哥哥年轻的生命励志网http://wWw.qqZf.cN/。进一,罗家的长子,进二的哥哥,学习体育均优异的学生,还是女孩心仪的恋人,终究还是像老照片一样,发旧,泛黄,在多年之后,化为蛀纸,消失。该说这是残酷的命运吗,世人悲惨甚此的比比皆是,那么还能说什么呢。作为一个人,我们无可避免地要被时代的河流裹挟,奔腾向前,其间起伏跌宕,其实都由不得自己。因而看着进一的死,看着罗记鞋铺在台风中被摧毁,我们唯有给予深重的同情和朴素的希望。

影片中每个人都奉献了精彩的演技和饱满的情感抒发,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吴君如。洗尽铅华,朴素隐忍。就像蒲公英,不华丽,但却坚强。她有两句话是这个影片的灵魂,虽然时光残酷,世情无常,但“做人总要信”,人生在世,总是“一步难,一步佳”,晴路总会有风雨相伴,但我们却不能因一点死的胁迫就放弃生的理由。她是支撑整个家庭的桥梁,是凝聚人心的光芒。只要有她在,有她笃信的东西在,这个家就不会垮。

面对被偷走的时光,我们不惧。因为有爱的力量,信的坚忍,只要希望还在。

【篇四:岁月神偷观后感】

这部电影作为香港的作品,确实有很大的提高,其艺术价值很值得我们去赞赏。电影对进二这一个小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十分真实,表现的是一个小孩子对未知世界的不理解和内心又特别想参与到这个世界中去的原始冲动。影片中进二不止一次的偷东西的这些描述,导演并没有用贬义的手法来表述,反倒用轻快,幽默的手法来体现,说明导演的用心并不是把进二偷东西做为一个直接的表现内容,而是在这一件事上反复说明进二对世界认知的不断需求的过程。这里就标示出了一个人性的定义:人活着,对自认为的美好是那么的渴望。所以,电影的主线就是从这里转开的。

再谈谈进一,他的努力学习,他的在运动场上的努力拼搏。其实也是种对美好追求的表现,但是这种美好的追求是建立在这个家庭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需求之上的一种需求。影片的后面一次吃饭的场景里,“爸爸”在查阅儿子的成绩单的时候发的那次火就对这做了一个解释。也就是说,进一其实是生活中虚拟的一个人物,进一只是他父母对生活内心需求里的一种现实投影产生的替代品。

而这父母对未来的期望也全寄托在这个儿子的身上了。进一谈恋爱的这个过程的描写,很大程度的适应了少男少女的现实状况,这是艺术手法上的成功。但最主要的是,进一在第一次到女孩家里去的时候,因为两个家庭的这种社会地位的差异从而产生了进一自尊心的一种自我伤害,这其实是说明的是,当生活成为为别人活着的时候,那人将会失去自己感受生活的美好。别忘了,女孩的母亲在弹钢琴的那个镜头其实告诉了观众,女孩的家庭其实没有对男孩产生鄙视。这样我们就可以对进一这个人物进行评说了,过分在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将容易失去真正的自我。

故事中的“爸爸”老是强调一句话:做人一定要保住顶。这个顶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说,人要有自己的最根本的支撑,这支撑是对未来美好的一种向往。在精神世界里,父亲一直把进一当成是家庭的一个顶。而在生活中,这个父亲一直把自己当成是整个家庭的顶。故事中的“妈妈”一直也在强调一句话:做人总要信。这“信”其实也是种对生活美好的一种向往,她在给自己的内心强加相信美好的事物会出现。因为这个妈妈是个女人,所以导演用这种被动的向往安置在妈妈的身上,无疑这是艺术手法的成功。而故事中的爸爸用一种由内到外的主动向往安在身上,这也是艺术手法的成功了。

故事的结局是与现实背离的,爸爸的顶都没有成功保住,而妈妈所信的都没有顺同她的意愿。这故事看来是个悲剧了。如果站在纯生活的角度来评述的话,这确实是个悲剧故事,但如果站在哲学的层面来说,故事并没有完成。这个故事又要从这个结局反推到前面去才能找到故事的答案。

影片中的奶奶说了一句话:当一个人把他最心爱的东西都投到苦海里,把苦海填满后,就可以见到自己的亲人了。这苦海就是人生。这心爱的东西就是内心的需求,就是欲望。用这句话的意义来重新概括整个故事的话,就有了如下的收获:爸爸不用把自己的内心需求去过分向往扩张,妈妈不去被动的盼望内心所需要的东西,那他们就不会有这么样的痛苦精神了。影片的结尾正是打破了他们生活的逻辑,从而把他们从苦海中拯救出来。这样,站在导演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次人性的拯救,而这拯救也用现实生活体现出来了。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说,这个故事是喜剧收场的。

整个故事告诉人们的是,做人不要太功利心,不要让自己的欲望吞噬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生活将时时阳光明媚。

最后的结局是进二陪着妈妈在一种欢快的节奏中去祭拜了自己的哥哥,树上开满了鲜花,而进二也进了那所比较好的高中,他没有哥哥的成绩好,没哥哥跑得快。但生活还在继续,可是这生活却缺少了以前的那种压力。

【篇五:《岁月神偷》观后感】

那些光辉与荣誉留得太远了,我们总是做的最好最强。可有那次会想过,太多东西让人意想不到啊。就像死亡。我们的爱情,友情,亲情。因为我们的离去而撕心裂肺,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死亡是这般的令人恐惧……

有多少死者自己是过分痛苦与难过的?当死亡无可避免时,他们坦开心扉,诚然面对。往往是那些爱我们的人,也是最难过与痛苦的人了。为了隐瞒,他们在你的面前装作若无其事,依旧对你微笑,他们会找尽各种理由拉你去医院,他们背着你哭,在精神极度崩溃的时,依然挺着赚钱,因为,希望让你能多待在这世上一些日子。他们更不愿相信,曾经那么健壮的一个人,会死掉,会离去……然而,生意日渐萧条,你的病却日益加重了,该拿什么来拯救你呢?怎么忍心看着你痛苦的死去,我的孩子啊……

于是,便卖掉了和母亲宝贵的定情信物。给你输送了,新鲜的血液。当白发多了,黑眼圈浓重了,我也来不及理会了。母亲天天走很长的一段山路来给你送东西,我便给她做了一双舒适的红皮鞋,我知道,她会比我更爱你,那个爱凑热闹,爱砍价,爱说废话的她,再也抽不出时间与精力去理会琐事了,当房子涨价了,她没有与长官喊价,他拿着本给你救命,却排不上用场的钱,交了租。她用红花油漆刷红了我们的招牌,左边难,右边佳。

她总说:“人总要信,父亲是爱你的,尽管他总是骂你,总是吼你,可是在你到地的那天,他背着你走了那么长的一段路,四十多岁了吧,也该累了,但我知道,是爱让他这样的坚持下去,因为我是母亲,和他一样,深深的爱你。自从你送进医院后,那些护士总是相反设法的到我这拿钱,只要我给少了,他们毫不留情的给你重重的一针,这些我都不敢告诉他。那时他一个人守在家里,拼命的做鞋,那些工场垄断了我们的生意,为了能作出好的皮鞋,父亲七八天才能作出一桩生意,然而,人们是不愿意等待的,父亲作的再卖力,再精致,也不会有人理会了。还好有他,一直是他给了我无线的希望。

我把我偷来的国旗给你,你不要,把收集的明星像给你,你也不要,我愿意把所有好的给你,可是你都不需要了。我的哥哥,他能拿很多的第一,我看着你把金牌送给我,看着你和她讲电话,看着你慢慢的消弱下去。我不知道你是怎么了,我只发现父母在你不在的时候就特别的难过,那次母亲送我们去北京,我们亲眼看见一个人的死亡,从那时候起,我便隐约的感觉到了,哥哥,不再是那么的强大了。你住进了高大的医院。不回家了,妈妈天天给你送东西。父亲脾气也越来越不好了。我天天跑医院来看你,向你学习跑步,我开始努力的读书,希望能向你一样……

亲爱的,从你拿了冠军的那天起,我便开始喜欢上你了,你给我讲鱼,跟我说两个彩虹的事,给我说很多的东西。送给了我你的金牌。可当我发疯似的跑回国来见你的时候,你却住进了医院。那天,你第一次吻了我,也是最后一次了。我卖了金鱼给你送去。可想不到,你却永远的离开了我。永远啊。你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也剩下了永远的缅怀,听到了吗好多人在唱着《岁月轻狂》。一首你唯一留给大家的歌……

【篇六:岁月神偷观后感】

这部电影改编自罗启锐导演自己的文集,也取材自他的家庭故事。朝花夕拾,以小见大,在这样一个极具诗意的名字背后想表达的意思是:“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据说片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导演的亲身经历,比如恋上富家女、失去哥哥,而他亦是在用电影的形式来纪念他的亲人。

作为一个普通的影迷,我无从考证罗启锐的出身是否像片中的罗进二一样贫寒,但可以肯定的是,七十年代港大毕业,八十年代留学美国,就读最好的三大电影学院之一NYU,这份经历令他早已成为香港精英文化的代名词。他、张婉婷、许鞍华等人有着一样的人生轨迹,而他们的电影也因此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在不忘反映现实残酷的同时,又总免不了要做浪漫化的处理。在他们的身上永远看不到对现实的严厉批判,而是凸显着一种中产阶级特有的浪漫主义的情怀。

《岁月神偷》也是如此,而且还高明的选取了一个儿童的视角来看待这户位于深水埗的普通家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香港社会里所经历的坎坷。

影片又名《1969太空漫游》,而1969则是香港社会最黑暗、最动荡的一段时期。官员贪污腐败,警察乱收保护费,医院的护士打针、递水也要收钱,加上大陆文革动荡的波及,香港民众的生活十分艰难,这些在电影中都清楚的看得到。但通过孩子那戴着鱼缸的视线所看到的变形的社会则大大缓解了这种直面惨淡人生的苦楚,仿佛收保护费可以当作鬼佬差人逗小孩倒背26个英文字母般的游戏,而失去亲人这么可怕的事情也在孩子将偷来的夜光杯、米字旗、齐天大圣一一填满“苦海”的行动中得到了最浪漫的化解。哥哥死后下葬在优美静谧的西式墓地,这当然不是《细路祥》一样的草根情怀,而是《天水围的日与夜》式的温馨。也许单纯是善良的人性根本无法解决现实的冷漠与痛苦,但正如鲁迅为《坟》的结尾插上的野花,电影也需要这么一个光明的尾巴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丝浪漫主义的情怀。

许久不见的纯爱

《岁月神偷》中白纸一样的纯洁爱情是香港电影多年以来都不曾有过的了。试看这些年的港片,以叶念琛的“爱情三部曲”为代表,港女通常都令人厌烦。用林奕华的话说:“外表均只能以中庸形容,然而对待追求者时,却无一不摆出公主中的公主,女皇中的女皇的嘴脸和身段。”男主角也不落下风,森美、王祖蓝这些样貌猥琐之流亦常常出没在银幕上,扮富家公子和花心大少。

《岁月神偷》则不同,纵然草根男和富家女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但影片却给这对少男少女留足了表现的空间。不仅有“doublerainbow”和“热带鱼的记忆”,更有公主离去,王子倒下,鲜血滴满白玫瑰的煽情桥段,唯美得让人觉得是在看韩剧。至此,罗启锐的中产阶级精英意识再一次凸显了出来,让爱情抛离现实的诸多枷锁,只留下最美好的一面给观众看。这样的纯爱在当下社会可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别说是香港,就连内地也早已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商业大潮的侵蚀下变了模样。太多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那样找来“要在宝马车后座哭泣的女人”大做文章的节目就已经证明了当下这个社会价值观的堕落。因为没有,所以才弥足珍贵,才让《岁月神偷》里的爱情这样的触动人心。

相濡以沫的温情

但《岁月神偷》到底不是《love story》式的爱情故事,影片更动人之处在于一家人的相濡以沫和邻里间的互助互爱。

虽然谷德昭的一口上海话讲得并不标准,但他已经在无形中透露出一个信息:他们是上海移民。上世纪40年代中到50年代初,因为时局动荡,大批手工纯熟的上海裁缝师傅和理发师傅陆续迁移香港,他们所留下的洋服字号在香港叱咤风云五十年,如著名的培罗蒙等,而上海发廊曾经更是遍布香港的大街小巷。这些新移民和本地街坊融洽相处,晚上坐在一个屋檐下露天吃饭,“五大七小”一起看电影,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梁家辉和梁朝伟演的《难兄难弟》,也是一帮邻里之间,整天喊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岁月神偷》虽然没有把口号喊的多么嘹亮,但共同分享好菜等细节之处已经将这种在“都市森林”铁门对铁门的冷漠中逐渐消失的街坊人情味恰到好处的重现了出来。

亲情更是一颗催泪弹。母亲带着患上血癌的儿子四处求医问药,而父亲为了让哥哥输上新鲜血液不惜当掉陪伴多年的婚戒。当吴君如轻轻抚摸任达华手指上深深的戒痕,那一幕也让亲情像刀一样深深地刻在了观众的心里。

回归的香港精神

不用科技,没有神功,《岁月神偷》诉说的只是一个发生在香港基层家庭的故事。但面对艰难的生活,在那些小人物的身上却充分体现出了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

罗启锐说,近年香港社会上充斥了负能量,“80后”面对困难,感到迷惘,或者只懂得抱怨,令他回想六十年代时,面对的困难更多,还不是凭信念,想方法渡过难关。影片中“罗记鞋店”的招牌就是他送给这些年轻人的一个再明显不过的暗示——“鞋”字半边“难(难)”,亦有半边“佳”。就像吴君如饰演的母亲常说的那样,“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香港人就是在这样的乐观精神中走过了几十年,经历了经济的腾飞,也经历了金融危机、SARS的肆掠。“做人总要信。”罗启锐正是要借母亲之口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

六十年代流行摇滚乐队Monkees的老歌在影片中几度响起,“我想要自由,像那天际飞翔的青鸟……”影片的最后也借着天空中出现的“doublerainbow”来凭吊一个业已消逝的时代。然后,我们在浮躁的空气中再次呼吸到了久违的那种属于香港的感觉,至此一座城市也终于找回了它那被岁月偷走的味道。

最后我想说的是,《岁月神偷》绝对是《天水围》之后最好的港片。

本文地址:岁月神偷观后感
  • 分页:12下一页